易基因:中山大学凌文华团队DNA甲基化研究揭示血管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表观调控机制|项目文章

日期:25-08-0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血管内膜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衰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内皮细胞衰老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就被观察到,并参与其发病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血管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 hydrolaseSAH)是一种强效的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其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denosylhomocysteine hydrolaseSAHH)的抑制会导致SAH水平升高,因此SAHH抑制是否加速血管衰老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凌文华教授团队研究探讨了抑制SAHH对血管衰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抑制SAHH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并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促进线粒体分裂和活性氧(mtROS)水平升高,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研究结果揭示了SAHH在血管衰老和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相关研究成果以《Epigenetic modulation of Drp1-mediated mitochondrial fission by inhibition of S-adenosylhomocysteine hydrolase promotes vascular senescence and atherosclerosis》为题发表于《Redox Biology》期刊。易基因科技为本研究提供DNA甲基化测序技术服务


标题:Epigenetic modulation of Drp1-mediated mitochondrial fission by inhibition of S-adenosylhomocysteine hydrolase promotes vascular senescence and atherosclerosis(通过抑制SAHH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的表观遗传调控促进血管衰老和动脉粥样硬化)

发表时间:2023-7-25

发表期刊:Redox Biology

影响因子:IF10.7/Q1

技术平台:WGBSTarget-BS


本研究首先通过一项与血管衰老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血浆中SAH水平升高与血管衰老风险呈正相关,比值比(OR)为3.9095%置信区间,1.17–13.02)。在32周龄的SAHH+/-小鼠的动脉中观察到脉搏波速度升高、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受损以及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增加。此外,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抑制SAHH的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p16p21p53表达增加、线粒体分裂形态以及Drp1表达显著上调。通过siRNA或其特异性抑制剂mdivi-1进一步下调Drp1,可以恢复异常的线粒体形态,并挽救血管衰老的表型。此外,在APOE-/-小鼠中抑制SAHH会促进血管衰老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这种作用可以通过mdivi-1治疗得到缓解。从机制上讲,SAHH抑制会导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DRP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低甲基化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下调。

研究结果表明,SAHH抑制通过抑制DNA甲基化在内皮细胞中表观遗传性地上调Drp1表达,从而导致血管衰老和动脉粥样硬化。这些结果表明,SAHHSAH可以作为血管衰老和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图形摘要

 

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0-80岁的中老年人群,通过测量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血浆中SAHSAM的水平。

动物实验:使用SAHH杂合敲除小鼠(SAHH+/-)和载脂蛋白E缺陷小鼠(APOE-/-)模型,观察SAHH抑制对血管衰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细胞实验: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通过抑制SAHH,观察细胞衰老、线粒体分裂和活性氧(mtROS)水平的变化。

分子机制研究:通过基因表达分析、DNA甲基化测序(WGBSTarget-BS)等技术,探讨SAHH抑制诱导血管衰老的分子机制。

 

研究结果

1)血浆SAH水平与人群的血管衰老有关

在一项包含102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受试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定义臂踝脉搏波速度 baPWV)≥1400 cm/s为血管衰老。结果显示,病例组的血浆SA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AM/SAH比值则较低。血浆SAH水平与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呈正相关,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呈负相关。这表明SAH代谢与血管衰老之间存在相关性。


1:血浆SAH水平与人群血管衰老相关

 

2SAHH 抑制诱导血管衰老

32周龄的SAHH+/-小鼠中,观察到血浆SAH水平升高,SAM/SAH比值降低,并表现出血管衰老迹象,包括脉搏波速度(PWV)增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以及主动脉中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 β-gal)染色增加。此外,细胞衰老主要发生在内皮层。在体外实验中,使用SAHH抑制剂腺苷二醛(ADA)或SAHH siRNA处理HUVECs,也观察到SA β-gal染色增加和衰老标志物p16p21p53表达上调。


2SAHH抑制诱导血管衰老。

 

3SAHH 抑制促进线粒体分裂并介导mtROS水平上调

鉴于SAHH抑制与DNA低甲基化相关,研究者对经SAHH抑制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进行全基因组亚硫酸盐测序(WGBS)以进一步探究其机制。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AHH抑制组的整体甲基化水平降低。对测序数据集进行的GO富集分析表明,调节线粒体动态的基因可能介导了SAHH抑制诱导衰老的效果。


3HUVECs细胞转染SAHH-siRNA 48小时。

A)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示意图。

B)功能基因组区域中甲基化胞嘧啶相对密度的基因组特征。

C)基于WGBS数据,对NC-siRNA组和SAHH-siRNA组之间差异甲基化区域(DMR)相关基因进行的生物过程GO富集分析。

 

SAHH抑制的HUVECs细胞中,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MitoTracker Green染色观察到线粒体形态变短,表明线粒体分裂增加。同时,使用MitoSOX染色检测到线粒体来源的活性氧(mtROS)水平升高。在SAHH+/-小鼠的主动脉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线粒体分裂形态和ROS水平增加。此外,使用mtTEMPO(一种特异性mtROS清除剂)处理可缓解SAHH抑制引起的细胞衰老表型。


4SAHH抑制促进线粒体分裂和mtROS升高。

 

4Drp1-mtROS通路介导SAHH 抑制诱导的内皮衰老

研究发现,SAHH抑制上调Drp1表达,而其他调节线粒体动态的分子(如Fis1OPA1MFN1MFN2)表达未发生变化。通过siRNADrp1特异性抑制剂mdivi-1抑制Drp1,可恢复线粒体形态,并减轻SAHH抑制引起的内皮细胞衰老表型。此外,敲低Drp1可抑制SAHH抑制引起的mtROS升高,而清除mtROSDrp1表达或线粒体形态无影响,表明mtROS增加是Drp1依赖性。


参考文献:

You Y, Chen X, Chen Y, Pang J, Chen Q, Liu Q, Xue H, Zeng Y, Xiao J, Mi J, Tang Y, Ling W. Epigenetic modulation of Drp1-mediated mitochondrial fission by inhibition of S-adenosylhomocysteine hydrolase promotes vascular senescence and atherosclerosis. Redox Biol. 2023 Sep;65:102828. doi: 10.1016/j.redox.2023.10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