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nk检测样本采集操作流程(血清)

Olink检测样本采集操作流程(血清)

1. 目的

针对Olink蛋白组检测,规范血清样本采集和制备操作流程。


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从全血中分离血清样本。


3. 定义和术语
3.1血清

血清(Serum)是血液从体内取出后发生凝血后的上层澄清液体,凝血的主要反应是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所以血清中不再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浆(Plasma)含有纤维蛋白原。


4. 设备和器材
4.1个人防护装备
手套、口罩、实验防护服、护目镜及其它相关防护装备。
4.2 容器
血清采血管(红色管盖),离心管(无菌消毒)。
4.3 仪器设备
与离心管配套的离心机。

移液器及无菌枪头。


5. 主要流程
5.1 采血
使用贴好标签血清采血管,配合一次性消毒采血针作静脉穿刺,采血管内的负压使血液自动吸入管中,当收集的血液达到2ml时停止采血,拔出针头后只要将采血管轻轻颠倒5-8次混匀即可。
5.2分离血清
5.2.1 放置:采血管室温正置30分钟~60分钟,使血液充分凝聚。
5.2.2 离心:采血管凝血后进行离心分离血清,离心条件:室温,离心力1000~1500xg,离心10分钟,离心后上清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
5.2.3 二次离心:装有上清的离心管再次离心,离心条件:室温,离心力 1500~2000xg,离心2分钟,取上清液。
5.2.4分装:把离心后的上清液分装至1.5ml离心管中,根据检测的目的,分装成几份,其中用于Olink检测的血清分装量为100μl。
5.3 样本保存
冻存:血清分装后应立即储存在-80℃冰箱中。
5.4 样本运输

冷链运输。冻存的血清从冰箱中取出后应立即至于以干冰为冷媒的运输箱中,并保障到达运输目的地后还有剩余干冰,或者采用运输过程中有持续温度监控的运输方式确保样本持续保持低温。


6 注意事项
6.1 同一项目中的样本类型应保持一致(血清,血浆不能混用),以使数据具有可比性。
6.2 同一项目应使用同一种类型采血管,比如统一采用同一品牌同一批次血清采血管。
6.3 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不加促凝剂的血清采血管(红色管盖),但含有促凝剂的采血管(黄色管盖)也可以使用。
6.4 同一项目的样本采集,除操作方法一致外,操作时间,人员,仪器应尽量一致,如采血后到离心的静置时间、血清样本离心条件等。
6.5 样本储存条件应尽量一致,如设置温度、时间、冻融次数(尽量避免)等。
6.6 项目开始时,需要提前确认样本编号规则,便于现场操作标记和管理。
6.7 所有的采血管,离心管应在使用前贴好标签,做好标记,以防样本混淆。其中涉及到低温保存部分的保存管,离心管使用的标签必须是抗低温的。
6.8分离的血清外观应黄色透明,无溶血、无可见异物,无异常。对于溶血,并不影响olink的检测,但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6.10长期保存需让样本保存在-80℃或更低,如中途冻融应保障每个样本的冻融次数一致,以避免冻融次数不同引入的样本差异。生物样本库应提供每个样本状态数据跟踪,并避免无谓的冻融。
6.11  一般而言样本在-80°C冰箱可以长期保存,样本也可以放置于液氮中,但在液氮保存的样本应采用带螺口的低温样本保存管。